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山西建投七建集团新荣区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技术创新攻克施工难题 安全管控护航品质交付

在晋北特有的青砖黛瓦建筑群中,山西建投七建集团承建的新荣区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这座融合长城文化元素的现代服务综合体规划建筑面积6336.57平方米,包含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勤务保障中心和长城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新荣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助力打造大同内外长城旅游核心节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精细管理 攻坚克难保安全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项目团队面临多项超危工程挑战:结构挑檐外挑4米、搭设高度达19.8米,形成超高超重支模体系;中空大厅支模高度11米,空间开阔,稳定性控制要求严苛;会议室大截面梁施工超出常规限值。这些作业点技术复杂、工期紧张,安全风险极高。

为应对挑战,项目团队成立由总工牵头的专项攻坚小组,整合技术、施工、安全等部门骨干力量,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论证的立体化工作模式,每日召开现场碰头会,结合数字化手段进行三维交底,同步建立“一问题一档案”跟踪机制,确保每个技术难点都有专人负责、专项方案、专门台账。针对关键部位,团队邀请专家进行多轮论证,创新采用“分段浇筑+智能监测”工艺,将传统一次性浇筑改为三阶段阶梯式浇筑,同步在梁体跨中、支座等关键位置预埋光纤应力传感器,连接至云端监测平台。施工过程中,技术员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混凝土凝固阶段的应力变化曲线,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推送报警信息至项目管理人员,实现“浇筑—监测—调控”的智能化闭环管理。最终,所有超危工程专项方案均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高支模搭设精度误差控制在8毫米内,为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技术赋能 深化设计优质量

项目团队深度应用BIM技术,在施工场地规划、砌体施工和机电管线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施工场地规划方面,团队利用BIM进行三维全场景模拟布置,精准划分办公、生活、材料堆放区域,实现人车分流。通过设计主路与辅路的车辆进出场路线,有效规避交通拥堵,提升物料流转效率和现场安全性。在砌体施工方面,项目基于BIM模型实施参数化设计,自动生成板材规格和排布图,通过可视化交底减少返工。此应用使墙体板材损耗率降低10%以上,并为采购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在机电管线优化方面,团队运用BIM进行碰撞检测,提前解决管线冲突问题,优化管线走向,提升安装净高。优化后,会议室等重点区域可利用空间增加20%以上,避免施工阶段拆改返工。

巧思善创 优化工艺提质效

项目积极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将小改小革作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全员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金点子信箱”,常态化收集现场实操中的痛点难点,组织技术骨干与一线班组联合攻关。

在装配式楼承板施工中,针对传统工艺拼装慢、平整度控制难的问题,团队集思广益,使用卡槽式限位器,帮助工人快速准确地对齐楼承板;配合激光扫平仪,确保板缝笔直;通过精细调整支撑系统,消除楼板底部的高低差和接缝不平整问题。这些源自实践的改进效果显著:单块楼承板拼装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3分钟,单日拼装面积从300平方米提升至500平方米,效率提升67%。综合节约成本约18.5万元,整体工期提前12天,实现了质量、效率与成本的协同优化。

目前,项目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下一步,团队将继续秉持“精益建造、品质至上”的理念,通过BIM技术全周期应用、安全风险精准防控及工艺创新升级,为工程高质量交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