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太原北沙河复流生态建设工程:水润龙城攻坚时 决战北沙保通水

太原市杏花岭区北沙河复流水生态建设工程是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点项目,建成后,每日36000立方米的清澈湿地出水将源源不断注入北沙河,让干涸的河道全线恢复生机,显著提升区域再生水利用水平,增加宝贵的水域湿地空间,实现“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龙城水韵新格局,推动人水关系走向深层和谐。

该项目由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总承包建设,总占地面积达67657.02平方米,包含输水管道工程、预处理与提升泵站工程及人工潜流湿地工程。

泵站效果图

挑战在前 巧思破局保安全

该项目位于建成区,两座关键沉井的施工尤为棘手:一座紧邻居民楼,施工空间极为有限且需严格控制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危房安全的影响;另一座则遭遇异常坚硬岩层阻碍。

针对临近居民楼的沉井,团队创新采用“倒挂法”工艺,先完成沉井上部结构施工,再逐步向下开挖土方并同步安装井壁支撑,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和机械配置,将作业面压缩至最小范围,极大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配合隔音屏障和低噪音设备,将施工噪音控制在75分贝以下,显著降低对居民的干扰。

针对岩层阻碍的沉井,团队大胆创新,先以旋挖钻机钻孔破碎尝试破局,虽有效果但非长久之计。经详细勘测和反复论证后,团队果断引入“水钻法”破碎工艺,严格把控钻孔间距、深度及垂直度等关键参数,并配备专业测量人员实时监测沉井情况。通过建立动态响应机制和技术负责人现场会商制度,使施工精准、高效、低扰动。

管理制胜 科学组织提效率

规模浩大的人工湿地建设是另一块难啃的“骨头”。在施工组织方面,团队采用“网格化分区+流水作业”模式,将作业面划分为若干标准施工单元,每个单元配置独立施工班组和专用设备,形成平行作业体系。同时建立施工指挥中心,运用BIM+GIS技术实现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管控,确保各作业面协调推进。

在施工工艺应用方面,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应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体系。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核心区域采用SDDC(深层搅拌桩)工艺,通过双轴搅拌设备将水泥浆液与土体强制搅拌形成复合地基;对一般区域则采用动态能级强夯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夯击能级和夯击次数;在过渡区域应用强夯-SDDC联合处理技术,通过先强夯成孔再分层夯填材料,形成密实桩体与挤密桩间土,实现两种工法的优势互补与无缝衔接。

在质量控制方面,实施原材料厂家自检和第三方抽检双检制度;推行工艺试验段评估制度,涵盖首件验收和参数优化;严格执行关键工序自检、互检和专检三检制度。同时引入智能监测技术,通过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沉降观测点等监测设备,实现地基处理效果的实时评估与反馈调节。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湿地工程进展顺利。开工仅10天,强夯完成率42%;SDDC工艺完成率45%。

未雨绸缪 全面打响安全攻坚战

当前正值汛期,频繁的暴雨为河道及露天作业带来严峻挑战。项目团队将防汛列为头等大事,提前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预案包含防汛物资储备、汛前加固防护、挖导疏渠疏通导流、汛后排水疏浚等关键环节,可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对工期的影响。

项目效果图

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攻坚阶段,面对70天完成主体结构的军令状,建设者们昼夜兼程,单元格水池材料已有序进场,池底回填、基础开挖同步推进,预计8月10日即可完成20%的单元格水池建设并同步启动滤料回填,确保9月30日全线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