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185比1,美国还未退出联合国,中方创新国际组织,总部拟建在上海

特朗普在“美国优先”道路上执迷不悟,逆全球化潮流发动关税大战,非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185国,还在国际事务上频频“退群”。有人发出灵魂拷问:美国什么时候退出联合国?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筹备创建新国际组织,总部拟定于上海。新一轮的较量开始了。

【“单边主义”的极限】

之前美国假借“国家安全”之名大肆发动关税大战。从对中、印等国加征高额商品关税,到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电动汽车加税,再到限制各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每一步都是美国“去风险化”战略的印证。

面对美国压力,180多个国家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此前印度以接受对部分钢铁产品加税为条件,换取美国豁免其太阳能电池板关税。土耳其通过与俄罗斯签订“石油换无人机”协议,绕开美元结算。欧盟针对美国钢铝关税对价值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反制。

对于众多国家的反制举措,美国在关税上不断加码,个别几个国家已经被打服,选择与美国签下“美国友好”型贸易 协议,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达成了局部施压的目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国将继续“称霸”,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推进全球供应链的“去美国化”:既然美国想一家独大,那我们就孤立你。

中俄印之间的贸易直接用本国货币结算,绕过美元。越南电子厂开始从中国而非美国采购芯片,巴西大豆出口商将更多份额转向中国而非美国。印度与阿联酋用卢比和迪拉姆结算石油贸易。特朗普的美元“武器”越用越钝,再也砍不断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除了经贸方面,美国还在国际事务上频频“退群”。多边机制和国际规则对美国的约束,让一向横行霸道惯了的美国逐渐失去耐心。美国已经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伊核协议等多个国际组织。甚至有人期待:美国什么时候退出联合国?

美国需要承担22%联合国常规预算,但是近十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反美决议超300项,又要出钱,又不能“自己说了算”,这让美国不得不采取“功能性退出”策略:拖欠会费、退出联合国相关的专门机构。

不过美国一定不会彻底脱离,因为它还妄想将联合国扭曲成自己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安理会里,只要提案不符美国的利益,就动用否决权,光是巴以问题相关决议就否决过几十次。美国还常常绕过联合国搞单边行动,在中东地区挑起事端。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联合国治理效能下滑。如果联合国改革持续停滞,可能会导致全球治理的畸形,一边是新兴国家组成的多边体系逐步填补治理真空,另一边美欧“小圈子”在不断破坏。

对此我们还是需要积极一些,因为中国一直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近日,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总部拟定在上海。

成立WAICO是在AI领域争夺规则制定权的关键一步。该组织和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不同,WAICO强调技术普惠与共治原则。

美国2023年禁止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设备,试图维持技术垄断。中国则通过WAICO推动制定《全球AI伦理指南》,在自动驾驶、医疗AI等领域主导28项国际标准。

尽管欧盟对“中国主导”存在警惕,但仍派代表参与WAICO的AI安全工作组,毕竟全球80%的AI应用场景需要跨区域协作,不参与就会与世界脱轨,只能硬着头皮来。

此外,去年中国与肯尼亚合作建设非洲首个AI算力中心,还为东南亚国家提供AI农业监测技术开源代码。非洲、拉美等国家本来就缺数字技术,WAICO能帮它们建基础设施、培训人才,所以很多国家都愿意加入。

由此可见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谁能提供更可持续的全球公共产品,而不是谁的嗓门更大。

【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洪流】

不管是关税战、联合国危机,还是新一代AI治理竞争,都说明了全球秩序重构是大势所趋。全球的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交织在一起,谁也不能从中脱离。

美国尝试用关税战逆潮流而行,却反倒推动了供应链区域化,2023年东盟内部贸易额占比升至28%,金砖国家内部能源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全球经济格局从“单极依赖”转向“多极互嵌”。

即使美国目前还在联合国里“作威作福”,但它越是“反应大”,越反映出霸权威风已经耍不了多久了。中国、俄罗斯在安理会的协作提案通过率从2018年的35%升至2023年的62%,美欧“小圈子”内部也早已支离破碎。

而且已经有人在AI治理上先行一步,WAICO已主导制定12项AI国际标准,这直接影响未来产业格局与国际话语权分配,而特朗普还在想着对谁加税。

美国一口一个“全球化退潮”,但它不知道这并不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是规则体系的重新校准。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全球南方”的觉醒,正在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多边框架的维护者也是旧秩序的改革者。

未来,WAICO的实践能否成为新治理样板尚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全球化不再是单一模式主导,多元力量正在共同塑造的新格局,或许伴随阵痛,却为更公平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