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港法律界:长和倘在「逐利」与「大义」间走钢丝企业将背「身后骂名」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黄子晋)针对长和集团拟售巴拿马等港口予美国财团贝莱德(BlackRock)一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多次表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法学博士陈晓锋昨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此举体现了国家以《反外国制裁法》、《反垄断法》构建了严密的法治屏障,任何试图危害国家战略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雷霆手段,倘企业在「资本逐利」与「家国大义」间走钢丝,等待它的或许不仅是法律制裁,更是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支离破碎的「身后骂名」。

  过去一个半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商务部多次就长和拟售港口之事表态。今年3月28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就「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该交易是否要经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批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言人在回应《华尔街日报》有关报道时表示,高度关注长和港口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5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长和声明」时表示,今年3月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发表声明,强调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希望有关企业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审慎行事。

  陈晓锋表示,面对长和的异常交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商务部等部门的「多拳出击」极具信号意义。市监总局及商务部明确要求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同一时间,外交部发言人则要求有关各方审慎行事,将事件定性为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

  「这种表态绝非空穴来风─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年吞吐量占巴拿马全国总量的39%,其中中国货轮通行货值超1,200亿美元,一旦被美方控制,中国外贸企业将可能面临每月数十亿元的隐性损失。」陈晓锋指出,多个部门的讲话表明了国家对事件的高度关切和警示,有关方面不要再把头埋在沙堆里。 「要认清敌人,现在是处于战争状态,有关方面的行径就是资敌。」

  拆分两笔交易暴露对规则漏洞精准算计

  他强调,即使长和拟将其43个港口资产拆分为两笔交易,看似规避了《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关于「经营者集中」的门槛,但却暴露了其对规则漏洞的精准算计。根据国际航运协会数据,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其中中国商船货运占比高达21%。若贝莱德财团取得关键节点控制权,将形成对国际航运通道的「卡脖子」效应。这种操作手法与2018年高通收购恩智浦的「分拆式并购」如出一辙:通过切割核心资产规避监管,却在实质上完成产业链闭环。不过实际上,中国《反垄断法》第二条的「效果原则」明确指出,即便交易主体在境外,只要对中国市场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即可启动审查。

  低于市价出售动机非商业逻辑能解释

  陈晓锋认为,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早前发文批有关交易「在商不言商」,这五字正好直击要害:长和港口业务仅占其集团营收的9%,却甘愿以低于市场价出售,其真实动机绝非商业逻辑所能解释。更值得警惕的是,贝莱德财团背后站着的是曾扬言「收回巴拿马运河」的美国特朗普政府,这场交易实质上是「美国战略的曲线救国」。 「当商人的算盘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再精明的算计都会输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