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长和交易引国家关切港法律界促悬崖勒马

长和交易引国家关切港法律界促悬崖勒马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黄子晋、康敬)针对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予美国财团贝莱德(BlackRock)一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早已明言依法对此交易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有香港法律界人士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有关部门的发声已表明国家的关切和警示,相关企业应悬崖勒马,切勿再把头埋在沙堆里,在美国不断对国家挑起各种「战争」下要认清敌人,明白交易所带来的影响可能犹如资敌。基于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对相关交易在法律上有着保护权和管辖权,「任何国家和地区绝不会容忍有任何危害自己国家安全的行径。」

 恐对中国船舶实施针对性打压

  大律师龚静仪表示,长和拟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属于国际航运关键枢纽,一旦美国财团掌控这些港口,恐怕将配合美国欲遏制中国造船业、航运业发展而提出的《美国繁荣与安全造船和港口基础设施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及后续政策,对中国船舶实施针对性打压,以企图削弱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她分析,美方有关法案及后续政策对国家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可涵盖七大方面:

  第一,税费成本激增。中国船舶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可能需缴纳额外吨位税及灯塔费,运输货物的成本优势将被大幅削弱,其竞争力将低于美国旗船舶。

  第二,供应链转移压力。进口商为避税可能转向非中国承运方,冲击中国航运市场份额。

  第三,维修产业受限。美国旗船只有可能被禁止在中国船厂维修,而中国维修业务的税率亦可能被提高。

  第四,数据监管壁垒。美方可能借此加强对LOGINK等国家物流平台的审查,限制数据管理权限,影响中国实体管理和追踪货物。

  第五,行政负担加剧。企业可能需调整供应链合约等,以符合美方要求,增加运营复杂性。

  第六,优先权不确定性。美国旗船舶在港口可能享有优先处理权。

  第七,寒蝉效应。租用中国船只的第三方企业亦可能遭波及。

  「这不仅是航运战,更是经济战与贸易战的叠加。」龚静仪指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早前宣布,已完成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将分阶段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征费,今年10月起,由中国公司拥有、营运及制造的船舶,每趟美国航程将按载货容积被收征每净吨50美元(约390港元)的「惩罚性港口费」。她警告,倘美方收购了有关港口,可能成为执行相关打压国家的「前哨站」。届时,无论是中国船舶,还是中国船厂建造的外国船舶,只要进入有关港口码头,都可能被额外征收巨额吨位费、灯塔费及港口费,打击中国造船业及航运业发展。

  美图经济霸凌中国卖港口如向劫匪递刀

  龚静仪直言,美国近年远洋商船造船业严重萎缩,年产远洋商船仅约5艘,与国家的产业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美方竟试图透过经济霸凌政策措施打压中国,却非提升自身产能,做法犹如强盗,野蛮无理。 「倘将有关港口卖给美方,犹如向劫匪递刀。从此,所有跟中国有关的船舶,都可能要留下买路钱。」故此,有关交易绝不是一宗普通纯商业交易,甚至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其实际性质或与「35+颠覆政权案」类似,「同样地在表面上做着恍似合法的事情,恍似在当事人自己的掌控及权力范围之内,但其背后的政治目的和影响却是为了反华。」

  龚静仪强调,在维护国家安全层面,国家对相关交易在法律上有着保护权和管辖权,有关部门的审查也符合国际惯例,「任何国家和地区绝不会容忍有任何危害自己国家安全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