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李兆基于3月17日安详离世,积闰享寿一百岁。李家周日在北角香港殡仪馆设灵,昨日出殡。丧礼由政商界翘楚担任扶灵人,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尹宗华等。李兆基于昨日中午12时30分辞灵出殡,由集团两位联席主席李家杰及李家诚代表家族,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及传媒的深切慰问。 \大公报记者邵淑芬(文) 林少权(图)
李兆基昨早在北角香港殡仪馆举殡,上午9时至11时为团体公祭,11点举行大殓,大殓采用佛教仪式,并于12时30分辞灵出殡,另择吉扶柩返回原籍顺德大良安葬。灵堂中央放着李兆基遗照,由白色兰花包围,中央横匾写上「上升佛国」,下方放了五个心形花牌,分别是五名子女李家杰、李家诚夫妇、李佩雯夫妇、李佩玲夫妇及李佩仪。
十名政商界翘楚扶灵
丧礼由政商界翘楚担任扶灵人,十名扶灵人士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尹宗华、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新鸿基地产代理资深董事郭炳江、东亚银行执行主席李国宝、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副主席林高演,以及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至于香港殡仪馆对面球场设置的大型帐篷悼念区,继续有大批市民前往悼念李兆基。
李家诚:不舍得父亲
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及幼子李家诚送来宾离开后,于下午近12时45分在殡仪馆外见传媒。李家诚表示,不舍得父亲,全家人都不舍得,但父亲已享寿100岁,全家人当时都陪在他身旁,他好安详地离去。他又感谢市民,指很多市民好有心,多谢他们这么喜欢父亲。李家杰表示,感谢大家关心,已经择了吉日将父亲灵柩送回原籍广东顺德大良安葬,因是私人送别,不会公开日子。
昨早继续有多名政商界人士到场致祭,政界方面有中央港澳办一局局长王振民、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新界乡议局主席刘业强及港协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等;学术界包括科大校长叶玉如、科大顾问委员会主席陈祖泽及港大校务委员会委员杨紫芝等。
商界方面,新地创办人郭得胜与李兆基齐称「三剑侠」,由郭炳江、郭炳联带同第三代郭基辉、集团执董雷霆等高层出席,作为扶灵人的李国宝带同儿子李民斌及李民桥到场悼念。此外,前九仓主席吴光正、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希慎主席利蕴莲等亦一早到场。
恒基地产创办人李兆基先生昨日出殡。过去两日来,大批市民前往悼念。李兆基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商界的成就,而是其饮水思源、爱国爱港的高尚品德。不论成就有多大、财富有几多,李兆基在关键时刻始终坚定与国家、与香港站在一起,一生都在回馈社会。这是一名伟大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也是李兆基留给港人的宝贵精神财产。
毋庸置疑,人称「四叔」的李兆基即便放眼全球,都是成就最显赫的企业家之一。出殡期间,参与扶灵的不但有诸多政商界重要人物,还包括教育界人士,多国政要亦纷纷对其逝世致哀,甚至连外国王室成员也特地献上花牌。但「四叔」的地位不仅仅来自他在商界的成就,连日来前往悼念的人当中,还有许多是恒基和煤气公司的员工,以及大量普通的香港市民。他们专程到场悼念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四叔」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好老板,还有是怀念其爱国爱港的精神,不但做了无数公益善事,而且家国情怀远超商业范畴,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将个人与香港、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
早于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李兆基就是第一批投资内地的港商代表,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通过恒基兆业等企业平台积极响应和支持「一国两制」方针。李兆基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1982年,与商界友好成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6年后再成立「李兆基基金」,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先后资助、主办及协办近千个内地教育项目,扶助超过120万名贫困农民,亦涵盖少数民族,学员遍布全国。而且培训项目类型涵盖经济及工商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税务会计、英语、医学、室内设计、园林管理、海洋石油工业管理、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多种专业,间接惠及340万人,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无可估量的贡献。
「四叔」留给港人的宝贵财富
2008年,内地先是发生四川汶川地震,李兆随即捐出1亿元,联同家族及员工捐赠的2000万元用于赈灾。其中8000万元援建广元市中心医院门诊内科综合大楼,提供1000张病床,每年服务60万人次;至下半年北京奥运,作为主场馆之一的水立方建设中,最大一笔个人捐款1亿元同样来自李兆基。到近年来,李兆基仍多次捐赠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内地高校;新冠疫情期间,他更捐赠土地给方舱医院,可谓出钱出力支持抗疫。
李兆基曾表示:「从商要『以人为本』,达致服务人群及赚取盈利的双赢局面。」「能够有机会帮人,我便很高兴,我从不会问那能为我自己或集团带来什么好处。」这种饮水思源,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和国家的精神,正是一个成功企业家与伟大企业家的本质分别。成功企业家追求的可能只是利润,但如果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其思维就绝不会只是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对社会、对国家作出承担,协助解决社会发展遇上的问题,并且以己身为榜样,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香港的稳定繁荣作出努力。
当前,香港踏入「一国两制」实践新阶段,面临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加上外部政经环境复杂多变,内部挑战亦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叔」的奋斗不懈,以及坚持爱国爱港的情怀,正是留给香港社会的重要精神遗产。他的奋斗精神鼓励港人直面困难,他的爱国情怀提醒港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他的公益之心更鼓励社会各界团结合作,共同推动香港的发展。
尤其在当前香港经济寻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社会各界更应该以「四叔」等前贤为榜样,主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他的爱国情怀也为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启示,唯有将个人事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造就更大的成就和成为企业家的典范。
李兆基的逝世,是国家和香港的一大损失,但他的创业传奇仍然激励人们追求梦想,他的爱国爱港情怀仍然激励人们努力不懈,推动香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香港更需要像「四叔」这样的精神,团结一致为国家和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