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大紫荆勋贤李兆基博士于今年3月17日辞世,享年97岁。作为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以远见卓识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更在关键历史时刻,坚定站在国家与香港的一方,展现出企业家应有的家国情怀。他的公益善举惠及内地与香港,包括捐资发展教育、扶贫济困、支持抗疫等;他以「饮水思源」的信念,将个人事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成为爱国爱港企业家的典范。
李兆基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他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永远值得学习。 \大公报记者李慧妍
人称「四叔」的恒基地产创办人李兆基上月逝世,家属昨日(27日)在香港殡仪馆设灵,开放公众悼念,今日举行团体公祭,稍后将择吉日扶柩返回故乡顺德大良安葬。李兆基一生奋斗不懈,创业兴家,不仅成就卓越,更以爱国爱港的家国情怀及推动公益的慷慨热忱,成为香港工商界的典范。
李兆基在香港地产界的成就卓越,他亦以诚恳待人的风范赢得业界尊敬。他一生热爱祖国,早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并以「学有所长,回馈社会,贡献国家」的理念勉励青年。他的善举惠及内地及香港无数学子,培养出一代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价他:「李兆基,一位在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拥有博大的胸襟,待人诚恳,慈善为怀,素具爱国爱乡、热爱公益的热忱。为促进家乡的医疗、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家国情怀超越商业范畴
在香港政商界,李兆基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在经济、公益还是爱国爱港上,他都树立了典范。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李兆基先生毕生秉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信念,既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又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投资内地的港商代表,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并通过恒基兆业等企业平台积极响应和支持「一国两制」。从「培华教育基金」培养内地人才,到「温暖工程」扶助百万农民,李兆基的家国情怀超越商业范畴,升华为对民族复兴的深切寄望。葛珮帆呼吁社会传承李兆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共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立法会议员、新质企业家联合会创始人尚海龙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他得知水立方建设中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1亿元来自李兆基,深感钦佩。他后来了解到,李兆基对教育事业尤为热心,多次捐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展现了非凡的胸襟与视野。移居香港后,他更加深刻体会到李兆基及其家族对社会的贡献,不仅在地产、煤气等产业上取得成功,还在疫情期间捐赠土地给方舱医院,出钱出力支持抗疫,堪称爱国爱港的典范。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他从李兆基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饮水思源」。无论成就多高,财富多大,都应始终心怀感恩,回馈国家、社会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一信念深深影响了他,这也正是李兆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产。
响应改革开放投资兴业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沉豪杰表示,李兆基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和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便积极响应政策,在内地多个城市投资,并创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培训了120万贫困地区的农民。此外,李兆基在香港捐出多幅农地建设青年宿舍、过渡性房屋及全港最具规模的安老院舍,惠及不同阶层和弱势群体。沉豪杰认为,李兆基在经济、教育和扶贫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彰显了他对国家和香港的深厚感情,是爱国爱港商人的典范。
李兆基的一生,既是奋斗不懈、成就卓越的一生,也是心系家国、造福社会的一生。他的贡献遍及经济、教育、扶贫等领域,为国家和香港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让更多人以实际行动热爱国家、回馈社会,为国家和香港的稳定繁荣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