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山西省首个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华能朔州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基地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基建工程开工。
1、投资300亿元、山西首个
华能朔州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装机规模超600万千瓦,总投资超300亿元,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50亿度电。
本次开建的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是综合能源基地的核心,规划容量为4×1000MW,本期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预计2028年上半年双机投产。据悉,该项目将采用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间冷塔创新采用“两机一塔”钢塔方案等世界领先技术,有望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项目。
此外,华能朔州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还规划了4GW新能源项目,将来,煤电与新能源在一个主体下就能就地打捆、互调互剂、统一送出,清洁能源电量比例大约能占50%。
“该项目是华能扎根朔州16年以来一个重大突破,这也是中央企业在山西率先响应‘上大压小’,取得核准并且率先开工的第一个项目,项目立足山西本地电力市场,煤电配套新能源,火电、风电、光伏相互调剂,对市场的响应能力非常强。”华能山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邢会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项目备受政府、企业重视
项目实施主体单位是华能山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持股49%)共同出资。前者为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成员,后者同样是央企子公司,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成员公司。
注意到的是,在前不久山西拟废止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清单中,中国华能集团的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朔州海丰的平鲁90MW光伏发电项目入列。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也多次清退在山西多个公司的股权。因此,华能朔州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能顺利开工建设很是不易。
今年以来,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备受企业和政府重视。
6月16日,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通过中国华能集团投委会审议;6月30日,项目通过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会审议,这标志着该项目经过谋划审批正式进入筹备开工的新阶段。
7月2日,山阴县委副书记、县长高瑞龙主持召开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筹备会议。7月16日,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深入山阴县华能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现场,详细听取项目开工准备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开工动员仪式上,华能集团山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胥金平表示,目前各项手续办理完成,四通已经开工,具备现场开工条件。我们将坚持一流建设标准不动摇,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将项目建成朔州和华能共同的“靓丽名片”。
3、朔州新能源建设提速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当前朔州也正全力推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全球企业500强的三一集团也是朔州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朋友”。
在2023年5月,三一集团便与朔州市平鲁区达成投资建设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合作意向。该项目是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也是三一集团在山西建设的首个智慧光伏、绿色低碳标志性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达产后年产1.2万吨单晶硅拉棒,年产值约22亿元,预计可创造600余个就业岗位,年可实现税收3亿元。
同年9月28日项目便正式投产,从对接到正式投产运营仅用时148天。10月27日,在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投产不到一个月,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持续扩大合作成果,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
按照当初合作协议,未来三一集团将通过分期滚动投资,进行二期、三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单晶硅产能将突破30GW,结合配套晶硅切片、光伏组件等下游相关产业,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可创造税收20多亿元。
不仅如此,三一集团还在朔州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前不久,朔州三一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成功落地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该次签约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重卡拖挂自卸车,计划分三期建设。按照规划,2025年9月底首台新能源重卡将在此下线,2026年底三期投产达效后年产能达2万台,年产值超百亿元。
近年来,朔州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储能等上下游新能源产业项目培育,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构建涵盖风力、光伏、储能等多种形式、门类齐全的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随着更多新能源项目落地开工,将加快其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