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项目:攻坚克难冲刺目标节点 匠心筑梦航空新篇

5月1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承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道面工程完工。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也是陕西省民航发展“头号工程”、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集团主要承担飞行区场道工程项目土石方与地基处理、道面、服务车道路面、排水、围界等工程的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机场起降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以及陕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效果图

聚焦技术维度攻坚

针对项目地处湿陷性黄土区域、地基含水率较高等技术难题,项目部成立专项技术攻坚小组,经过系统研究和反复试验,确定了“夹层改良、槽底封水、多区域循环施工”的综合处理方案。通过分层改良土层提升地基承载力,在开挖区底部铺设防水层并建立排水系统控制含水率,同时科学划分作业单元实施流水作业,使得道基顶面高程以下0米—1米压实度均控制在98%以上。经第三方检测,处理后的地基各项指标高于民航机场道面工程的技术标准,为后续道面工程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针对项目难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

针对传统沥青混凝土摊铺易产生纵向冷接缝、影响路面平整度的技术难题,项目团队采用“全幅无缝”摊铺工艺体系。通过引进先进摊铺机组,配置4台高精度摊铺机联合作业,实现33米宽服务车道一次成型铺设。该工艺消除了传统分段施工产生的纵向接缝问题,平整度偏差控制在4毫米以内,远超行业标准。同时配套智能温控系统和实时监测设备,确保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均匀性,大幅提升了道面整体性和耐久性。

立足安全维度保障

针对不停航施工难题,在组织管理层面,自开工伊始,项目便成立不停航施工领导小组,与机场运行部门建立实时沟通机制,通过动态收集飞行区运行数据,实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与航班运行互不干扰。

在技术创新层面,团队深度融合BIM技术与数字化管理,通过集成航班时刻表、机型参数等机场运行数据和施工进度、设备、作业人员等项目施工数据,自动生成施工机械的最佳行进路线和作业时段,实现了施工区域与航班运行的三维可视化协同,提高了不停航施工效率;智能识别出施工机械与航班运行的潜在冲突点,提前预警风险区域,使安全管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基于BIM的物料管理系统,可以精确计算每日施工用料,在降低物料成本的基础上,可避免现场堆放过多建材产生外来物风险。

不停航板块破拆

在现场执行层面,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将施工区域科学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每个区域配备经过严格考核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实行24小时轮班巡查制度。这种精细化管理既确保了现场施工安全规范,又有效防范了漂浮物侵入飞行区的风险,做到了“工完、料尽、场地清”,为航班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着眼组织维度突破

针对场道工程与航站楼工程交叉施工、作业面分散的复杂工况,项目团队通过空间、时间、管理三个维度的系统整合,实现多专业交叉施工的高效协同。

在空间组织上,项目将施工区域科学划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配置专属施工团队和设备资源,并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施工模型,实时监控各单元作业情况,有效避免交叉施工干扰。在时间维度上,团队采用“错峰施工”策略,通过建立施工时序矩阵,确保混凝土浇筑、管线敷设等关键工序有序衔接。高峰期123台大型设备和592名专业人员同时交叉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施工效率。

项目开展“提质增效保节点”劳动竞赛

管理层面采用“挂图作战+分区责任制”方法,将总进度计划分解为月、周、日三级节点,每日更新各工序实际进度与计划对比,重点标注滞后环节,对关键线路施工设置倒计时提醒;每个施工区域指定负责“区长”,每天报告所辖区域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情况,项目部则通过每周评比对各区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既保证了整体进度可控,又激发了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

目前,项目完成地基处理、道面施工、消防系统及排水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道面灌缝、目视助航标志标线绘制以及土面区精平等作业。全体施工人员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朝“7·18”关键节点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