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2019年12月,台湾主持人卢秀芳在节目里说了一句话:"我父亲是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 这话一出,两岸观众都愣了。 志愿军的女儿,怎么会在台湾当主持人?
眷村里的山东记忆基隆的军眷村,房子挤在一起,巷子窄得转身都费劲。 卢秀芳就在这里长大,家里永远有股北方味道,大葱、花卷、炸酱面。父亲卢会亭,山东诸城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长津湖战役中活了下来,1951年,他到了台湾。
眷村的门,几乎都不锁。 父母忙的时候,邻居会叫孩子们去吃饭,谁家有事,大家都帮忙。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说着不同方言,过着相似的日子。 晚饭后,父亲喜欢一个人坐在院子里。 点根烟,看天边的云,有时候会跟女儿们讲战场上的事。行军时怎么把鞋垫烘干,野外生火怎么不冒烟,遇到炮击要贴地爬行。 他很少提战斗细节。 讲得最多的,是山东老家。 那些青山绿水,那些麦田和村庄,卢秀芳听着听着,对大陆产生了好奇。那是父亲的故乡,按他的说法,也是女儿的故乡。
1976年,卢秀芳从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 父亲问她:"以后想干什么?" "我想当主持人。" 这个回答,父亲并不意外,大女儿卢秀燕已经是记者了,卢秀芳想做的,跟姐姐不太一样。 当时台湾新闻界环境复杂,很多报道为了某些因素歪曲事实。她觉得,新闻就该是真实的,不能被任何东西带偏。
她进了台视,做《热线追踪》《从台北看天下》的主播。 一个眷村长大的女孩,开始在镜头前说话。
2005年和平鸽飞越海峡2005年4月,一个消息传来,连战要访问大陆。 央视和东森电视台合作,全程报道,卢秀芳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报名。这次采访对电视台很重要,她主动请缨,台里同意了。
临行前,她很紧张。 父亲已经过世多年,她记得他说过的话:"那是我的家乡,也是你的家乡。"现在,她终于要去看看了。 飞机降落北京机场那一刻,她心里五味杂陈。 她准备了两只和平鸽胸针。 一只自己戴着,另一只要送给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这个细节,她想了很久。和平鸽代表什么,不用多说。 直播那天,卢秀芳走进央视演播厅。 她是第一个进央视直播间的台湾新闻人。
白岩松看到她胸前的和平鸽,卢秀芳把另一只递给他,白岩松笑了,接过来贴在手上。镜头前,两个人什么都没说,观众都懂了。 那场直播,两岸都在看。 大陆观众好奇:"这个主持人是谁?怎么没见过?" 台湾观众惊讶:"原来大陆是这样的。" 卢秀芳跟着连战访问团,走过北京、上海,她的报道很平实,没有煽情,没有夸张。她让台湾观众第一次通过两岸媒体合作,看到真实的大陆。 两个月后,白岩松去了台湾。
卢秀芳陪同,录制《岩松看台湾》。白岩松采访了柏杨、宋楚瑜、侯孝贤、余光中这些人。节目里,台北101大楼、邓丽君墓、夜市小吃,都进了镜头。 "白猫芳熊"组合,就这么出名了。
镜头里的大陆脉动2005年10月,神舟六号发射,卢秀芳又来了。 这次,她进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个进这里的台湾主持人,她和白岩松一起,连续五天直播。品尝太空食品,参观发射指挥中心,解说整个过程。
10月12号早上9点,实况转播。 台湾收视率第一。 卢秀芳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台湾民众反应超出预期。"特别是孩子们,眼睛里有光。他们问东问西,对太空产生了兴趣,有个小朋友说:"我以后也想当航天员。" 离开前,卢秀芳跟央视说:"神舟七号,我还要来。" 她是认真的。 2006年1月,四川卧龙。 大陆要挑选赠台大熊猫,卢秀芳去现场报道,她蹲在熊猫馆外面,对着镜头介绍每只熊猫的习性。画面很生动,没有官话,就像在跟朋友聊天。 台湾观众看完,心都软了。
6月,青藏铁路通车。 卢秀芳带着五个同事,从格尔木出发。 20多天,一路到拉萨,高原反应、设备故障、天气变化,什么都遇到了。她在车上写稿,对着雪山拍素材,台湾观众跟着她的镜头,看到了青藏高原。 有人说:"原来大陆这么大。" 有人说:"原来高原是这样的。" 卢秀芳从不夸张,也不贬低,她只是把看到的拍下来,把想说的说出来。2013年,她和王津元、曹景行一起,主持中天电视和东方卫视合作的《双城记》,连线节目,聊两岸话题。
宋楚瑜访问大陆,还是她全程报道。 收视率又是第一。 2005年,她被评为"中国传媒年度十大人物",这个荣誉,对台湾主持人来说,很罕见。
2019年荧幕前的家族告白2019年12月,"迁台历史记忆两岸四城巡展"节目。 卢秀芳第一次公开说出父亲的经历。
"我父亲是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如果他还活着,肯定会为这个时代感到骄傲。" 这话说出来,很多人沉默了。 志愿军怎么会去台湾? 答案,藏在1953年。 长津湖战役后,卢会亭负伤被俘,战俘营在巨济岛和济州岛。1951年开始,台湾特务混进去,伪装成志愿军,建立所谓的"管理队"。 想回大陆的战士,会遭到监禁、酷刑、威胁。 1952年,美军大规模"甄别",不愿去台湾的,断粮断药,伤病员大批死亡。有些战士被迫在身上刺字,污蔑祖国,特务许诺去台湾能分地、当官。 出身穷苦的战士,开始动摇。
有些人怕带着污名回国,只能选择台湾。 1953年,两万多战俘,只有6000多人坚持回大陆,剩下一万多人,上了去台湾的船。 卢会亭就在那艘船上。 船到台湾,所有人都傻了。 哪有什么"天堂"? 简陋的难民营,破烂的房子,微薄的补贴,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的美好生活,全是骗局。 木已成舟。 卢会亭在基隆眷村安了家,他从没后悔参加抗美援朝,那是他一生最光荣的经历。小村子里,住着很多像他一样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方言,聚在一起回忆战争,聊起故乡。
女儿们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 卢秀芳说出父亲的故事后,有人骂她。 说她是"红统",说她背叛台湾。 她不在乎。 "我是抗美援朝战士的女儿,我不可能背叛我的祖国、背叛我的父亲。" 这话,掷地有声。 她继续做她的新闻。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她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去了;台湾受灾时大陆派救援队,她跟踪报道。 她从不在大陆说一套,回台湾说另一套。 这让她在大陆很受欢迎,在台湾也有人骂,她说:"我有责任说真话,有义务回应大家的期待。" 2024年12月26日,卢秀芳接任中视董事长兼总经理。
新闻女王,走到了新岗位。 她的姐姐卢秀燕,是台中市市长,六届民意代表,两个女儿,都在各自领域坚持着什么。 父亲卢会亭,如果还活着,会怎么想? 他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俘后去了台湾,在眷村度过余生。临终前,他有没有想过,两个女儿会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他未竟的心愿? 一场战争,一批战俘,一个眷村,一家人的故事。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复杂、最真实的底色。 卢秀芳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是父亲的延续。 不是政治表态,不是立场站队,是血脉里的认同,是成长中的记忆,是职业上的坚守。 2019年那句"我父亲是志愿军",不是秘密,是宣告。
她在告诉所有人,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这比任何表态,都更有力量。 参考资料: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2005年10月专访卢秀芳报道 百度百科"卢秀芳"词条及维基百科相关资料 人民网、新华网等官媒关于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及两岸媒体合作的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