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初,朝鲜即将迎来劳动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大阅兵”正在平壤周边紧锣密鼓筹备中。韩国政府消息人士向媒体披露,卫星照片已捕捉到朝鲜训练队列、部署移动式发射台等阅兵准备迹象,这场盛典不仅关乎国内凝聚力,更成为国际观察家解读地区局势的关键窗口。
据透露,朝鲜自年初便向多国领导人发出邀请,中俄高层是否参与成为焦点。中方此前在九三阅兵期间与朝方高层互动时曾明确“加强战略沟通”的意愿,虽未明确元首是否回访,但“大门敞开”的表态留下想象空间。俄罗斯方面,去年6月普京曾访朝,按惯例今年应由朝方回访莫斯科,但普京近期在北京与朝方会晤时已发出访俄邀请,本人亲赴平壤可能性较低,更可能派出绍伊古、梅德韦杰夫等亲信代表出席。其中,梅德韦杰夫身兼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及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其出席既符合党际交流传统,也契合建党80周年的仪式需求。
然而,时间安排是最大挑战。每年9月至12月是各国领导人外事高峰期,中方元首近期已连续参与多场国际会议,后续还将出席APEC、G20等多边峰会。在密集的外交日程中,单独安排对朝正式访问需协调外交礼仪、政策沟通、安全评估等多重环节,目前尚未出现中方外长提前访朝的迹象,俄方也未释放相关信号,但朝鲜仍会全力争取中俄高层出席——毕竟这场阅兵不仅是纪念活动,更是对外展示实力、释放战略信号的重要契机。
当前,朝鲜正迎来微妙的外交窗口期。在尹锡悦政府下台、李在明政府释放对朝善意之际,平壤却延续强硬姿态,这源于其新近公布的外交战略:将自身塑造为“地区外交中心国家”,对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策略,并主动引导地区及全球局势向有利方向发展。金正恩的这一战略已超越单纯口号,试图通过具体行动实现从“被动防御小国”向“主动塑造局势的地区大国”的转变。9月3日朝鲜领导人首次多边外交亮相便是这一新定位的实践,而其对美态度亦体现此逻辑——强调绝不放弃核武,但若美方放弃无核化执念、承认现实并寻求和平共处,朝方愿展开对话;同时,朝方不急于与特朗普接触,但希望在有中俄“支持背书”的前提下恢复与美接触。
如今,距离10月10日阅兵仅剩半月,中俄将派出何种规格代表团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朝鲜的“棋手”心态清晰:它更倾向与“棋手”对话,而非“棋子”。李在明政府虽释放善意,但在朝方战略框架下,首尔仍被视为“棋盘上的棋子”。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朝鲜向世界宣告其“地区大国”地位的关键舞台,而中俄的参与规格,将成为衡量其外交突破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