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秀娟)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16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阳泉市盂县秀水镇北关村启动。省委书记唐登杰作出批示。省领导谢红、杨勤荣、王立伟出席。
唐登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指出,近年来,全省“三农”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牢稳粮保供和巩固衔接政治责任,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我省主场活动包括“山货大集”暨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销、阳泉市农文旅融合暨太行一号公路文旅推介、“食全食美”丰收乡宴、农民书画展、“好戏连台”乡村电影戏剧展演等活动。全省各地还将举办金秋消费季、直播助农带货、农业种质资源科普、乡村田园健康跑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突出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充分展现全省“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村美好前景,弘扬传承山西农耕文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央视网消息:金秋是收获的时节,田间地头人们勤劳耕耘,一幅幅丰收的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展开来。
四川崇州:32万亩水稻收割正当时 良种良技促增产
金色稻浪在田间翻滚,农机轰鸣奏响丰收乐章。眼下,位于四川崇州的32万亩水稻进入收割季节。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启动收割机联合作业,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据了解,目前,整个崇州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6%。当地以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为纽带,联合30家科研院所,通过“良种选育”巩固秋粮高产基础。
新疆昌吉:上万亩制种玉米采收忙 机械化省时省力
金秋时节,广袤大地片片金黄。新疆昌吉种植的上万亩制种玉米大面积成熟进入收获期。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摘穗、剥皮、装卸一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
甘肃白银:五彩藜麦映金秋 寒旱农业结硕果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的藜麦也迎来丰收。走进西格拉滩千亩藜麦示范基地,成熟的藜麦穗色泽艳丽,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工人忙着抢收入仓。
近年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不断收集引进藜麦种质资源材料,筛选出7种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藜麦新品种在高海拔区域试种。
河南卫辉:高山小米喜获丰收 农户田间忙采收
这几天,河南省卫辉市太行山区的小米也喜获丰收。在狮豹头乡南寨沟村,连绵的谷田映照在秋阳下,农户们穿梭其中,收割、捆扎、脱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金秋好“丰”景·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五颜六色的果实缀满在希望的田野里,人们忙着采摘,感受丰收的喜悦。
新疆铁门关:番茄大面积成熟 果实挂满枝头
新疆铁门关市的番茄已经大面积成熟。在铁门关市万亩加工番茄种植基地,采收机在田间来回奔忙,将提前采堆成垄的番茄收入机内,经过电子色选仪筛选,剔除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将成熟的红色番茄用于后期加工。
辽宁大连:葡萄品种丰富 远销国内外市场
眼下,也是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辽宁大连各产区的葡萄品种多样。在瓦房店市李官镇杏树村,当地果农正忙着采摘葡萄。当地通过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快优质品种栽培技术。目前,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红提等品种远销国内外市场。
山西:秋风送爽果飘香 玉露香梨迎丰收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这段时间,山西多地的玉露香梨迎来丰收。在临汾市汾西县团柏乡,黄土高原上阶梯式的梨园错落有致,林间的果农们动作娴熟又轻柔,摘下成熟的玉露香梨后,细心套上保护袋、装入包装箱。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团柏乡的玉露香梨受到全国各地客商的喜爱。
重庆黔江:高山猕猴桃喜获丰收
这个季节,田间地头硕果盈枝。在重庆黔江区,1.3万多亩高山猕猴桃进入成熟采摘期。在新华乡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连片的藤蔓间,一颗颗猕猴桃缀满枝头。村民们三五成群穿梭在藤架间,娴熟地摘下品相好的果实供应市场。
四川:仙人掌果实“仙桃”迎丰收
眼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特色农产品仙桃进入最佳采摘期。仙桃,其实是仙人掌的果实,口感类似火龙果,鲜嫩多汁。2025年,当地仙桃种植面积达500亩。由于仙桃表面有毛刺,果农采摘时需借助近1米长的镊子稳住果实,再用小刀割下。
金秋好“丰”景·鱼虾满舱
金秋九月,也是鱼跃人欢的水产丰收时节。肥美的虾蟹、鲜嫩的海鱼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起感受鱼虾满仓的喜悦。
黑龙江大庆:东北“冷水”收获南美“海虾”
金秋九月,正值黑龙江省江河湖畔的水产丰收时节。在大庆市肇源县青花湖,当地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成功探索出“冷水”养“海虾”的水产发展新路径,2025年喜获南美白对虾丰收。
为了让海水虾能在淡水量产成功,当地水产行业破解了水质、水温等核心技术难点。因为在冷水自然环境下生长,南美白对虾无论是肉质弹性还是厚度,都呈现出“壳薄肉厚”的高品质。
江西新余:秋捕张网鱼满舱 鱼跃人欢喜丰收
这几天,江西新余市仙女湖迎来了繁忙的秋捕作业期,鱼跃人欢、丰收在望。早晨7时,十几艘小船停靠在仙女湖中的收网点。随着收网口令喊起,渔民们甩开膀子奋力拉拢网袋。
随着巨网不断收窄,网中鱼儿拍打着湖水,上下翻腾,溅起两米多高的水花,场面十分壮观。而在岸边的码头,渔业经销商早已等候多时。刚捕获的大鱼在被分拣、称重后,装进十多辆货车里,趁着新鲜运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山东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开捕 带来秋日鲜甜
这两天,黄河口大闸蟹在山东东营垦利区正式开捕。
各大生鲜电商平台的尝鲜通道同步开启,一只只鲜活的大闸蟹,借助冷链物流,24小时内即可从黄河口直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消费者的餐桌。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6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了18万亿元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乡村的水电路气房信(信指的是信息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开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