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习主席访俄圆满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俄关系的高度、维度、韧度得到全面提升。中俄联合声明提到,要完善中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北极航道互利合作。
对于北极航线商业化运营前景,内地民营航运企业显得信心十足,计划参与北极东北航道沿线港口的投资建设,并与俄方合作建造5艘Arc7级集装箱船,抢占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全年通航商机。越来越多中企试水商业化利用北极航道,这条「冰上丝绸之路」有望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 \大公报记者宋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8日公布。联合声明称,完善中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北极航道互利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凌晨向媒体发表声明,评价俄中关系堪称国家间关系的「真正典范」。
与苏伊士运河相比省时逾20天
早在2017年7月,中俄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拓「冰上丝绸之路」。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夏季通航期逐渐变长。北极东北航道是从欧洲到亚洲途经俄罗斯北极海域的最短航线,全长5600公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负责管理北极航线的航行,确保破冰安全,并定期进行生态监测。
早在2013年,中远海运特运旗下「永盛轮」从大连港启航,成为首艘途经北极东北航道抵达欧洲的中国商船。 10年后,中国民营航企新新航运开通从上海到圣彼得堡的北极航线常态化固定班轮。
去年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中俄两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建造五艘Arc7级极地集装箱船,部署在连接上海、宁波与圣彼得堡、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北极航线上,首船料2027年投入运营。届时,中国船队在北极东北航道有望实现常态化通航愿景,全球海上路线和世界经贸格局将被重塑。
作为央企的中远海运特运,是中国航运企业试水北极航线的「先驱者」。时任该公司运营及营销管理部总经理的陈锋介绍,至2021年,中远海运特运连年开展北极航运服务,累计派遣近500名海员、26艘远洋运输船进行56个航次的北极航运实践。其中,2021年执行14个北极航次,为历年之最。然而,俄乌冲突爆发,业务在2022年受挫,英国要求航经俄罗斯水域船舶购买保费高昂「特战险」,情况严峻。
主导航运保险摆脱伦敦掣肘
时至2023年,中国民营航企积极探索海运新模式,北极航线商业化运营「接力棒」交到新新航运手中。彼时,该公司开通从上海到圣彼得堡的北极航线固定班轮,当年成功运营14个往返航次。 2024年,新新航运开辟海铁联运「北极1号快线」,从国内港口始发,经北极航道到达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再经铁路运输至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这条线路全程约1.3万公里,整体运输时间20-25天,与苏伊士运河相比,运输距离缩短5000-8000公里,用时减少20天以上。
据俄媒报道,今年3月底,新新海运公司代表柯进披露,「北极快线1号」去年通过北方海路运输超过2万TEU(20呎标准货柜)货物。新新航运计划参与北极东北航道沿线港口的投资建设,并与俄方合作建造5艘Arc7级集装箱船。
陈锋认为,北极航运窗口期每年约3个月,设法拓展北极航运窗口期至5到6个月,关键在破冰能力,长远要自研高性能破冰船。同时,塑造以中国为主导的航运保险体系,与伦敦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