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恩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
长和集团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早前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明将依法进行审查而暂停。然而,长和竟试图将交易拆分为「巴拿马港口卖给贝莱德,其余港口转手意大利公司」,以「分步走」规避审查。这种规避审查的「耍聪明」做法,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严正警告彻底堵死:「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态度强硬如铁,直指其「拆分资产包」实质上仍是把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的控制权让渡给美国。香港作为高度法治的国际商业都会,企业进行跨境资本运作本无可厚非,但当交易触及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时,便须置于法律与国家主权的框架下审慎权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相关部门接连发声,对长和集团分拆出售海外港口交易发出清晰警示,其表态之严正、立场之坚定,已为事件定性划出清晰红线。这既是依法行事的必要之举,亦为香港商界提供了重要的合规指引。
美国图谋控制港口遏制中国
在美国对华发动全方位「贸易战」「航运战」的当下,任何涉及战略资产的商业决策,绝非简单市场行为,而是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长和集团出售的43个港口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是「黄金水道」的核心节点。这两大港口每年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作为巴拿马运河第二大客户,2024年支付过路费逾百亿元,21%的出口货物依赖此航道。早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然宣称要对中国船舶征收歧视性费用,贝莱德财团的真实意图,相信远非商业投资,而是通过控制港口,对中国商船加征单艘最高150万美元的「准入费」,甚至配合特朗普政府「制造业回流」战略,以封锁航道施压中国产业链,因此长和这场交易显然不是普通商业并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援引《反垄断法》严禁规避审查也是有据可依。
更须清醒认识的是,当前国际博弈已进入「准战争状态」。美国对华打压从关税战、科技战延伸至航运战,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明显不过。在这大环境下,如将涉及「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港口资产转手予美资控制,实质是为敌对势力提供扼杀中国外贸命脉的战略支点,是配合外部势力围堵中国的「资敌」行为。国家《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外国实体,可实施限制入境、冻结资产等制裁;《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更授权对「直接或间接参与制定、执行歧视性限制措施」的组织及个人实施对等反制。若交易最终导致中国船舶在巴拿马港口遭遇歧视性收费,相关方极可能被认定为「配合外国制裁」,其在内地的所有资产与业务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规避法律监管后果严重
任何国家对危害国家重大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径都不会容忍。国家态度明确,长和若仍执迷不悟,企图玩弄交易手段来规避法律监管,必将承受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国家可用的法律不仅仅是《反垄断法》,亦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跨境交易的法律尽职调查必须涵盖国家安全维度,这既是风险管理的必要之举,亦是巩固香港「一国两制」优势的应有之义。
香港的繁荣从来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唯有将商业决策置于法律红线与国家利益之下,方能真正践行爱国爱港的初心。历史终将证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唯利是图者终被唾弃,与国家同频共振者方能长青。任何企图分裂中国发展命脉的资本游戏,都将在国家意志面前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