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温竞华、刘祯)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入选成果还包括:“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介绍,“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举办20届,旨在宣传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公众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

  本次活动由近14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1项成果,邀请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当“中关村”遇见“地球村” 这场科技盛会共绘未来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刘祯、张漫子

  体验科技之美、感受“未来已来”。

  3月27日,位于北京海淀区一隅的“中关村”化身“地球村”——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式开幕,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演讲嘉宾齐聚一堂,共绘未来蓝图。

  从人形机器人成为年会的智能助手,到智能会议场景应用,再到会场搭建绿色低碳,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范”十足,“绿”意盎然,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双碳绿色、基础研究、人才智库、金融创新等热点议题。

  创办于2007年,这个“小村子”里的论坛,何以持续吸引世界目光?答案就在于,“创新与发展”是其永久主题。

  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论坛年会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受到各方期待。

  3月26日,一款宇树Go2机器狗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演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今年的论坛年会有哪些值得关注?

  看科技前沿——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今年,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突破引起现象级关注,量子计算及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跑出加速度,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系列创新产品让人惊艳,中国科创向“领跑者”转变,展现出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

  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将发布具身智能十大重点研究方向和标准化白皮书,进行量子科技高峰对话,发布北京市脑机接口最新创新成果,继续举办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等,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将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论坛年会期间,还会发布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向世界分享“中国科技故事”。

  这是3月26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AIGC互动体验装置。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看创新转化——

  连日来,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到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聚焦创新发展,各方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共享的声音愈发强劲。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多家外企对中国的战略投入从“世界工厂”转向“创新实验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等成为重要议题。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应用场,是科技创新的“必答题”。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将如何回答?

  “论坛年会将通过一系列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和产业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说。

  据了解,今年的论坛年会将举办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技术交易开放日等十余场技术交易活动,并举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等活动,促进供需对接。

  看全球联动——

  当前,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科技合作没有“孤岛”。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介绍,本届论坛年会突出开源开放,将集中发布RISC-V、人形机器人、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为创新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30余家国际组织与境外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前沿大赛吸引美国、英国、瑞士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个境外项目报名参赛;技术交易板块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合作姿态。

  创新无边界,合作向未来。期待这场为期5天的科技盛会,搭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科技桥梁,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27日开幕。

  今年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会嘉宾将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本届论坛年会将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深入探讨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

  通过技术交易大会、前沿科技大赛、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本届论坛年会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和产业化。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15届,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累计有数十万名嘉宾和观众参与。

  记者:魏玉坤、严赋憬、张漫子

  设计:刘祯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