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新华全媒+丨总数亚洲第一!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胡喆、顾天成)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这些保护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前沿性探索和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自然保护地。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肖放、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董旭斌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这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存续时间最长的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之一。自1973年首次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最大规模的国家网络。

  为充分利用“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国际交流平台,我国于1993年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截至2025年8月,国内已有214个自然保护地(含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表示,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科学监测、新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科技战略咨询等方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悉,2025年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系首次在亚洲举办,将有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参会。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看点前瞻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胡喆

  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本届大会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中国如何利用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国新办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肖放、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董旭斌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看点一:首次在亚洲举办,将发布《杭州宣言》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说,这是十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据统计,本届大会预计将迎来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其中包括1000余名境外代表。

  何宏平介绍,本届大会预期核心成果包括审议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面向未来十年战略行动计划,以及发布《杭州宣言》,旨在进一步提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看点二:我国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发布会公布信息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在生态系统与物种监测方面,组建包含44个国家级野外台站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在新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开发集图像、声纹与视频于一体的动植物物种智能识别技术……

  何宏平介绍,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

  在浙江,全省已建立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近10%省域面积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近年来,中华凤头燕鸥、华南梅花鹿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在大会举办城市杭州,通过实施西湖、西溪、大运河等综合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生命家园”更加稳固。

  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董旭斌表示,浙江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水平提升。杭州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湿地城市”等国际殊荣。

  看点三:汇聚全球治理智慧,共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长期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要计划和项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说,双方通过合作举办国际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交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经验。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人与生物圈计划’与‘昆蒙框架’在目标上高度一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协同增效。”张玉军说。

  何宏平表示,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期待本届大会为国际社会搭建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汇聚全球生态治理智慧,共同谋划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未来。

生物圈保护区

1   达拉湖

2   五大连池

3   锡林郭勒

4   风林

5   珠穆朗玛

6   深口红树林

7   雅丁

8   宝天曼

9   南麂岛

10  西双版纳

11  黄龙

12  天目山

13  盐城

14  博格达

15  鼎湖山

16 Mao'er mountains

17  蛇岛,老铁山

18  黄山

19  赛罕五号

20  卧龙

21  长白山

22  韩马

23  井冈山

24  茂兰

25  牛宝宝俩

26  神农架

27  兴凯湖

28  白水江

29  切巴林

30  梵净山

31  佛普寺

32 Gaoligong mountains

33  九寨沟谷

34  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