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会场外景(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 题:共享“和合之美”——中外人士呼吁以文明互鉴促全球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王笛、邵琨
在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2500余年后,中外人士聚首在这位中国先贤的故乡,以一场文明对话携手回答时代之问。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行,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围绕“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议题展开讨论,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凝聚全球发展共识。
“我们必须自问:我们所追求的现代性是什么样的?是以掠夺、垄断、单边主义和分裂为主导的现代性?还是以共情、合作、集体性和人类尊严为根基的现代性?”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陈乐提在开幕式致辞中的提问引发全场思考。
陈乐提认为,21世纪,人类亟需一种新范式——科学当与智慧同行、技术须为人类服务、文明间应泯除高下之见,应将文明视为构建和平而具有韧性的社会的根基。
“愿这个世纪被铭记的,不是我们以进步之名摧毁了什么,而是我们共同保护、培育与重塑了什么。”他说。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30余年前总结出关于不同文明“相处之道”的十六字箴言。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对此作出解释:“各美其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美人之美”,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美美与共”,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题;“天下大同”,共促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孙春兰说,倡导各方秉持“天下一家”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往,打造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广泛凝聚推进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面对当前种种全球性挑战,不同文明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取自十六字箴言的论坛主题引发强烈共鸣,与会嘉宾纷纷呼吁要加强文明交流互助,为全球现代化道路拓宽多元路径。
“从现代性发展维度看,文明对话是破解发展鸿沟的必由之路。”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表示,各文明需通过对话互鉴,探索契合自身文脉的发展方案,借鉴先进生产力,发扬传统价值,最终实现“旧邦新命”的历史转型,方能弥合发展断层,实现多元文明的共荣共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指出,近代以来诸多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制度思想、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全方位交融与革新。当前应携手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恒久魅力的文明硕果。
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公共产品。今年6月10日,国际社会还共同庆祝了由中国提议设立的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不少外籍人士在发言中“点赞”了中国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积极贡献。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马尔代夫副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拉提夫认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文明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协同共进,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与进步发展,时刻提醒人们尊重和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重要性。他强调,马尔代夫“高度赞赏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表示,通过举办尼山论坛这样的活动,中国为不同国家、背景和文化的人士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推动了多样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指出,在文明尺度上的当代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差异视为互补性资源、而非对立性威胁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中华文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智慧。
“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秩序,才能超越狭隘的零和博弈思维,以相互成就的胸怀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助伦理,以实现全球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陈来说。
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记者高天、邵琨)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6个分议题,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开展文明交流和对话,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在致辞中说,我们应秉持文明平等,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互鉴,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明活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不同文明智慧,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文明关系贡献真知灼见。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武装冲突再起,在此背景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现实意义愈发彰显。
本届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持续到7月10日,其间举办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分组对话会、平行论坛等20余项活动。
据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论坛、金融文化论坛、水文化论坛三个平行论坛是首次举办,分别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水文化与全球现代化”等主题,开展广泛对话交流。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首届论坛于2010年9月举办。如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日益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