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蒋万安亲口说出来,恐怕很多台湾人还没意识到——这几年民进党走的那条路,正一步步把台湾带向一种最危险的孤立状态。
这不是危言耸听。他明确警告:民进党当局一边嘴上喊和平,一边不断挑衅大陆的底线,把台湾推到越来越尴尬的位置。经济依赖大陆,安全靠嘴巴,外交靠幻想,结果国际社会越来越少站在你这边,“中国台湾省”这个称呼开始频繁出现在联合国、世卫组织的文件里,世界用脚投票了。
10个曾经和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今都选择了和大陆建交。这不是一场外交意外,而是一次路线失败的后果。民进党试图通过制造对抗感、营造受害者形象来维系“国际同情”,但现实不讲情绪,只认清醒。
蒋万安的话直白又刺耳。他说台湾不可能靠挑衅来换回和平,更不可能靠“台毒幻想”获得国际认同。继续这样走下去,台海局势只会更紧张,台湾的空间只会更窄。说到底,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可讽刺的是,民进党却将这种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包装成“价值同盟”的胜利。对内搞意识形态操弄,对外靠美日撑场,实际上自己也知道,这种虚张声势经不起推敲。一旦局势有变,美国不一定出兵,日本不愿意被拖下水,到头来真正站在第一线的,只有2300万台湾人。
蒋万安并不是在为哪一方辩护,而是在提醒岛内必须看清楚一个事实:两岸如果爆发冲突,台湾承受不起。继续拿老百姓的安全、经济前景去做政治试验,是极不负责任的。
更重要的是,世界的认知已经悄然转向。不再有人把台湾当成能“单飞”的主体了。所谓的“国际空间”,正在随着民进党的操作一步步被压缩。那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再只是大陆的声音,而是越来越多国家正在公开接受的现实。
10国“断交”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在做清晰判断:谁才是真正代表中国,谁才是值得合作的对象。大势已定,不是谁喊两句“民主自由”就能扭转的。
岛内当然还有声音在反对蒋万安,说他“亲中”、“软弱”。但问题是,如果连说真话的人都要被贴标签,那台湾还有多少讨论现实的空间?
蒋万安代表的,是一种理性回归。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鼓吹投降,而是讲清楚:回到和平发展,才是台湾唯一能走的安全道路。对抗换不来出路,只有认清现实、处理好两岸关系,才可能让台湾避免走到最坏的结局。
10个国家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与其继续沉迷幻想,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停下脚步,好好想想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蒋万安的警告,或许不是最响的,但却是最值得台湾听进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