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中美在经贸会谈中探索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第三轮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此次会谈是继日内瓦和伦敦之后,双方再次就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展开磋商。虽然前两轮会谈并未达成具体协议,但双方初步形成了框架性共识,包括同意暂停和取消部分互相加征的关税,建立经贸磋商机制等。中美两国元首在6月的通话中一致强调愿通过对话解决纠纷,这为本轮经贸会谈奠定政治基础。在中美元首共识的引领下,斯德哥尔摩会谈围绕关税调整、出口管制等核心议题展开,涵盖的领域更加广泛。

尽管本轮会谈的议题复杂程度或超以往,但双方在会前不约而同地释放出积极信号,为会谈营造了相对乐观的氛围。近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暂停对中国实体实施新的管制措施,并派遣高级经贸代表团访华;中国则向部分美国车企的稀土供应商发放临时出口许可,并暂停对杜邦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双方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在相互展示诚意,以期接下来的会谈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表明美方已经意识到,对华“脱钩断链”并不可行,与中国开展对话与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美方须与中方继续“相向而行”,不断加强“互利合作”,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基于双方的务实态度,外界普遍对斯德哥尔摩会谈抱有乐观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国与日本、欧盟、越南、印尼等陆续达成贸易协议。但中美经贸会谈的复杂性与影响力非其他双边贸易会谈可比。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利益深度交融,供应链交织互补。而且在地区热点频发、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多维度蔓延。因此,中美经贸会谈不仅涉及商品关税和市场准入等议题,还触及能源安全等更敏感的领域。鉴于会谈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美国商务部长贝森特在赴斯德哥尔摩之前曾公开表示,将提议把原定的8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截止日延后。7月29日,中国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向媒体透露,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和中方反制措施将如期展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美贸易会谈将是一个充分沟通和反复博弈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一味施压。这恰与中方所一贯坚持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不谋而合。

中美关系近年来之所以一波三折,其根本原因在于美方奉行所谓“从实力与地位出发”的霸权逻辑。无论是滥用“长臂管辖”制裁中国企业,还是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构筑贸易和技术壁垒,美国的零和思维不断加剧中美间的信任赤字。然而,以近期中美经贸会谈为转折点,中美关系似乎正在进入一个以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新阶段。尽管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但斯德哥尔摩会谈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美正在尝试摆脱旧有的对抗性逻辑,探索通过对话构建新的合作框架。

这种新尝试让人们看到了中美关系步入正轨的希望。无论斯德哥尔摩会谈是否达成具体共识,可以预见的是,中美或将由此建立一种新的经贸沟通框架。如果未来中美能够在此基础上达成贸易协议,那么其稳定性与效力将远胜于通过胁迫与施压签订的各种临时“妥协方案”。因为真正的协议从来都是“双赢”的,而非“赢家通吃”。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订立一个负担完全归你,而利益完全归我的契约是毫无意义的。”中美经贸会谈的真正意义正在于此:它不仅为国际社会树立了通过平等协商处理贸易纠纷的范例,更以一种开创性的姿态探索大国之间的正确相处之道。

今天的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美的互动方式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经贸格局和世界秩序。尽管中美经贸会谈议题繁杂、道阻且长,但其中所呈现出的理性对话精神正是构建新型中美关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美关系历经数年的波折后,唯有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才能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