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俄中专家:中国在拉美公众信任度排名上可预测地超越美国

布宜诺斯艾利斯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6.07.2025

在北美和南美主要国家,中国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与此同时,对中国的积极态度在政治取向各异的国家中均呈增长态势——这些国家传统上都是美国影响力较强的地区。
最新民调显示,在拉美地区,对中国的积极态度已占据主导。美国民调机构和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周二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墨西哥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占比达56%,巴西为51%,阿根廷为42%。
调查还显示,中国在肯尼亚(74%)、尼日利亚(81%)和印度尼西亚(65%)的认可度同样较高,这在事实上将拉美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置于同一梯队。
在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尽管美国仍是最常被提及的“盟友”,但同时也是最常被视为“威胁”的国家——相关调查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前后均有开展。
对俄罗斯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专家、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全球政治系讲师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夫而言,此次民调结果并不意外。他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论述了自己的立场。
阿列克谢耶夫表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持续扩大在拉美的经济存在——初期这一进程曾引发负面评价。但中国政府成功适应了拉美背景,学会更有效地与当地民众和企业合作。例如,联合项目变得更环保、更尊重原住民权益。尤为重要的是,拉美大陆的孔子学院不仅开展语言教育,更致力于阐释中国政策。此外,中国切实成为帮助拉美国家摆脱经济困境的关键伙伴,尤其是阿根廷和墨西哥——通过贷款、货币互换协议及发展支持等方式。换言之,中国正成为拉美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与美国不同,受其政治特性限制,美国对拉美政策随政府更迭摇摆不定;而中国政策更具连贯性、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特朗普上台以来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收缩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政策。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 ,显然也受到特朗普这一外交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崔守军说:“值得注意的是,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墨西哥对中国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为56%,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总体来看,一方面,过去十年中国与拉美地区通过经贸协作与人文纽带深化互信,推动了双边关系与民意好感度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有别于拜登政府,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更加消极,这也让地区国家感到焦虑和恐慌。 此外,拉美地区民众对中国好感度的持续提升,还反映了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倡议的广泛认同。比如,拉美国家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问题。但是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并转向保守的新能源政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想这也促进了中拉之间的相互理解。”
民调还反映出拉美对世界经济格局认知的变化。在巴西和阿根廷,更多受访者如今将中国而非美国视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墨西哥,双方支持率持平。尽管在墨西哥公众认知中,美国仍是首要经济伙伴,但其领先地位正不断缩小。当前,45%的墨西哥受访者认为与中国保持稳固经济联系比同美国更重要(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5%),而选择美国的受访者比例为44%。
专家:中国参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反映出中国日益增长的地缘经济实力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5.06.2025
俄中专家:中国参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反映出中国日益增长的地缘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