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访港5天,在香江掀起「航母热」,广大市民振奋不已。此间军事专家对《大公报》表示,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这次访问香港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和关爱,让香港市民感受国家强大实力,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专家表示,如今,人民海军舰艇访港已经常态化,相信未来军舰访港次数还会进一步增加,亦不排除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服役后访港的可能。 大公报记者 马静报道
此間军事专家宋忠平对记者表示,此次访港的山东舰航母编队,包括055型导弹驱逐舰延安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改进型)湛江舰,以及054A型导弹护卫舰运城舰。从被网友亲切称为中国海军中「年轻派」的导弹驱逐舰052D改进型,到中国自主研制的万吨级大型驱逐舰055,再到山东舰,编队组成颇有意义,整个编队是中国海军主力舰艇的缩影,向香港各界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装备的先进技术与中国海军发展成就。
访港前夕完成战训 展示强大保障力
谈及航母编队访港意义,宋忠平认为,这首先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山东舰作为首艘国产航母,首次向公众开放就选择向香港市民开放,充分彰显中央政府对香港市民的厚爱。其次,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央政府也希望通过山东舰访港,让香港市民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航母编队访港是一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落后就要挨打,过去中华民族因落后饱受屈辱,香港更感受颇深。现在,中国因强大而屹立于世界之林。从世界范围内看,拥有航母的国家少之又少,能够自主研制航母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宋忠平表示,2017年辽宁舰航母编队也曾访港,辽宁舰虽是中国人第一艘航母,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山东舰从设计到制造都由中国独立自主完成,很权性能和整体战斗力来讲,山东舰的现代化程度、自动化程度都比辽宁舰有质的飞跃,辽宁舰上很多成熟技术在山东舰上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和创新。宋忠平提到,日前,辽宁舰、山东舰刚刚完成了双航母战斗群的实战化演习。刚刚下“海战场”,就马不停蹄地登上香港“大舞台”,这说明山东舰航母具备很强的实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情泊香江 电磁弹射福建舰访港可期
舰承华脉,情泊香江。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人民海军舰艇曾以各种形式8次到访香港。宋忠平表示,如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港已经实现常态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必然进一步增加海军舰艇访港次数,待最先进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服役后或许也可以访港。一系列开放活动,令香港同胞学到军事知识、国防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香港的安全、稳定、繁荣,都有赖于解放军的强大和祖国的强盛,进一步提升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圖:香港得以先睹為快「國之重器」,再次體現國家對香港的關心重視,對港人而言更是一場活生生的國安及國防教育課。\新華社
「我從深圳過來,今天早上五點左右到這。很榮幸、很自豪,也算是沾了香港同胞的光,內地平常基本上沒有這種機會。」來自深圳的于先生,在7月3日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早上抵達香港時,在鴨脷洲海怡半島接受傳媒採訪說出這一句暖心雋語。山東艦首次開放參觀便選擇香港,再次突顯香港的確是中央的「掌上明珠」。
山東艦首次向公眾開放參觀
今次已經不是解放軍航母第一次訪港,2017年7月7日至11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導彈護衛艦煙台艦、導彈驅逐艦銀川艦和濟南艦組成的海軍航母編隊停靠香港。那是解放軍海軍航母編隊首次停靠香港,當時更是航母遼寧艦第一次面向公眾開放,亦是艦載戰鬥機第一次集中展示。來到2025年,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山東艦是第一艘國產的航母,而跟之前來港的遼寧艦一樣,首次向公眾開放參觀同樣選擇了香港。
山東艦訪港的消息一出,隨即就在網上「炸了」,內地網民爭相表示羨慕香港,希望自己亦有機會參觀這一艘承載着國人企盼和期望的國產航母:「真帥,羨慕香港人民了」、「真羨慕香港的朋友們啊,本山東人還沒見過山東艦呢」、「我也想參觀咱的軍艦和航母啊啊啊」。作為大國崛起、中國人可以挺起胸膛平視世界的象徵,山東艦被賦予很多不同的意義,而對香港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再次獲得中央的殊遇,可以先睹為快「國之重器」。
中央長期支持和關心香港發展
「國之重器」訪港固然重要,但亦只是中央眾多惠港政策及安排的其中一小項。回歸以來,中央支持香港的措施多不勝數,涉及經濟、民生、提升香港競爭力等等。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連續三年來港考察調研,表達對香港堅定的支持和關心,同時廣泛聽取香港各界意見,我們便可以清晰看到,中央確確實實把香港看得非常重。只要香港有需要,在特區政府牽頭反映下,中央都會盡可能滿足。這種獲得中央全力支持、「背靠祖國」的優勢,絕對是亞洲區內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不能企及。
再看看不久前的5月底,《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在香港舉行。33個國家代表簽署公約成為調解院的創始成員國,另有50多個國家和近20個國際組織高級代表出席並見證。在國家的堅實支持、各成員國協商同意下,國際調解院總部設於香港,是首個在香港設立總部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預期總部最早於2025年底開幕並投入運作,足見國家對特區的器重。
國際調解院總部設於香港,除了代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獲得各方的充分信賴,讓香港可以進一步發揮自己的獨特角色和功能外,隨着調解院總部正式投入運作,愈來愈多不同國家的代表、專家、學者將相繼到來,香港的國際聲譽想必會進一步提升,而這一切,亦有賴中央的全力支持方能達成。
中央支持提升香港國際聲譽
除了上述有形的支持,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亦從未停歇。遠的不說,單是去年,中央的惠港措施就已經達到100多項,從港澳「個人遊」城市擴容、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恢復,再到持續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出匯款便利化安排,再到中央贈予香港多一對大熊貓「安安」及「可可」,以及奧運金牌健兒訪港等。種種惠港措施,僅在一年來先後發生,中央對港有多關愛,可見一斑。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發布題為《堅定篤行 團結奮進──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的「港澳平」署名文章,當中提到:「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定會堅定篤行、團結奮進,不斷開創香港更加璀璨輝煌的明天!」筆者十分認同有關說法,中央惠港政策一項接一項,正正顯示中央以最大力度支持護航香港持續發展。今天香港正以大步邁向「由治及興」的新姿態,書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我們有信心,香港的明天必定更加光明。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