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山西建投低碳环保集团队伍铸魂篇:知行合一修内功 坚韧不拔展作风

“知行合一 坚韧不拔”的企业作风是山西建投铁军的精神底色,也是指导实践的行动准则。它贯穿于项目攻坚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管理革新的每一处细节,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今天,让我们通过山西建投低碳环保集团的生动实践,探寻“知行合一 坚韧不拔”的企业作风如何筑铁军、护山河。

“知行合一、坚韧不拔”的作风,既是对“洞察时代需求,守护表里山河”企业使命的践行,更是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刻回应。

黄河岸畔:“知行合一”践使命,让荒坡变绿洲

在保德县黄河生态安全应急工程中,项目团队直面自然条件差、技术难度大、工期极限紧三重考验,提出“胸怀大局、齐心协力,实事求是、坚守底线,灵活机动、善作善成,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32字作战思路,将“守护黄河安澜”的“知”,转化为“拼搏实干、昼夜奋战”的“行”,完美诠释“知行合一”的作风内核。

为打破传统参建各方之间的壁垒,项目团队创新“协同作战”模式,把“利于行业”的价值观融于合作细节:工程初期即邀请计量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办公,每日现场确认工程量、同步核验进度,从源头杜绝结算争议,实现“日清日结”;建立“6小时问题闭环”机制——小问题现场会商解决,疑难杂症当日上报指挥部决策,以“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行动效率,确保工程全程“零堵点”。同时,依托山西建投集采优势,对建材、设备等共性物资统一招标、集中管控,将每一分资金都用在生态建设“刀刃上”,尽显“简约质朴”品质。

面对黄河及主要支流沿岸水利设施、边坡及临空道路等风险点,项目团队建立动态监测体系,高效完成河道清淤、排水渠修复等工作,在汛期来临前筑牢安全屏障,以“有良心”守牢安全底线。在生态修复中,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累计栽植乡土植物11.5万株,打造生态护坡5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39万平方米。面对荒坡绿化反季节施工难题,创新采用容器苗假植、断根苗保湿等方式提高苗木成活率,用智慧和汗水让昔日的荒坡成功披上绿装,实现了“荒沟变绿洲”的生态愿景。

最终,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督导检查,这份认可,正是低碳环保铁军“知行合一”兑现生态承诺的最佳见证。

介休治水:“坚韧不拔”克难题,让污水复清流

介休市义安镇区域生活污水治理特许经营项目,承载着19个村庄告别污水横流的民生期待。面对仅8个月的极限工期,项目团队以“不折不挠”的韧劲、“开放包容”的协作,在治水攻坚中淬炼“坚韧不拔”的品格,打赢了一场与时间竞速的生态硬仗。

项目启动即面临46个关键节点的审批流程。团队迅速组建攻坚小组,拆解任务,编制可视化审批路线图,同时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工作组,与审批部门无缝对接。在各方的努力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包括土地划拨、施工许可在内的所有前期审批手续,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最大化节约工期,团队创新采用“平行+立体交叉”作业模式:在地表下5米至15米的垂直空间内,各类专业平行协同作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施工体系,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建立日清协调机制——每日收工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联合复盘,分类解决当日问题;设计团队派驻专业设计师常驻现场,确保“图纸疑问24小时响应、设计变更48小时落地”,累计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完成变更25项,助力工程提效增速。

如今,木莲河、团结干渠等入汾支流告别黑臭,一泓泓清水流入汾河;19个村庄实现“家家接管网、户户享清流”,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再生水全回用模式吸引了更多企业落户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这份“生态+民生+经济”的三重效益,正是“坚韧不拔”作风的生动答卷。

从黄河岸畔筑造生态屏障,到汾河之滨焕新美丽乡村,低碳环保集团以“知行合一”锚定发展方向,用“坚韧不拔”攻克前行难题。未来,山西建投将继续以文化赋能、作风铸魂,在守护黄河安澜、建设美丽山西的新征程上,持续书写铁军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