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中国服务贸易又一次拥抱世界。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市首钢园盛大举办。去年破万亿美元的服务进出口总额,充分彰显了中国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展会,服贸会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服务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的中国风采,通过一批新兴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透视中国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亮点。
从“沉浸式”文旅看数智创新
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梦回圆明园》运用全球最先进的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1:1复刻古迹,伸手就能触摸历史;XR体验区内PICO与完美世界比邻而居,前者打造的《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沉浸式游戏让体验者直接置身局中开启互动冒险,后者让观众走进电影置景,现场拍摄出片过足主角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借助京东方中联超清的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实现剧场演出跨越山海的高清同步共赏……
文旅服务专题所在的9号馆、11号馆内,展会正逐渐演变成一场沉浸式、互动性与个性化的体验,颠覆了观众对于“观”展的认知——本届服贸会首次大规模引入AIGC互动与XR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甚至成为“生产者”。这场以“科技赋能创意引领”为主题的文旅服务展,悄然呈现着中国文化建设的新图景——以“智能创造”和“数实融合”为核心的生产力革新已然开始。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谈到:“在智能化到来的时候,就要积极拥抱智能化技术,以及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和模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的72.1%。放眼全国,2024年,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体的16类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突破6.67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数智创新,正成为文化产业磅礴的发展动力。
从农业服务看城乡协调发展
服贸会期间,山东展区迎来一批来自巴西的参展代表们,他们拿着“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手册详细询问、热烈讨论。作为国家第一个农业服务贸易的新平台,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提供全球资讯、线上会展、商城交易、便捷服务、数据分析五大功能。潍坊农业开放发展集团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项目经理邢径畅介绍,该平台自去年开始建设,目前已覆盖316个村边市场与3.7万种植户,链接38个产区、57个基地,累计意向交易额超10亿元。
农业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从小田变大田,耕牛变铁牛,农业生产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此前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而与此同时,传统小农经营模式却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向资金82.04亿元。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同样能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从零碳园区看绿色经济
从“工业锈带”到“活力秀场”,首钢园的蜕变正成为绿色经济的生动注脚。作为今年服贸会“一会一址”的举办地,其7号馆内的零碳园区方案馆成为环境服务专题的一大亮点,集中展示了涵盖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数字化管理及产业转型的全要素、全流程零碳解决方案体系。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表示,这类解决方案正是服务贸易在绿色领域的典型呈现。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概念探索迈入国家级系统实施阶段。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从执行层面部署“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而随着2025年服贸会后首钢园北区近3平方公里“会展小镇”的启动建设,这一工业遗存的绿色转型,将为零碳园区的实践探索提供更广阔的场景。
从丝滑“China Travel”看开放友好新窗口
“China Travel”热度的持续攀升,让入境游服务方案成为本届服贸会上一大亮点。据北京边检总站数据,今年暑期经北京口岸入出境的外国人达100万人次。其中,享受免签和临时入境许可政策的外国人占入境外国人总量近60%,占比突破新高。
如何以更高水平开放拥抱来华游客?“5G智联全球·京彩畅行服务”信息通信主题展给出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入关之后,第一站咱们先办一张超级SIM卡,它既是通信卡,也是支付卡,还能坐地铁,三卡合一,特别方便。”展区特别邀请国际友人朱力安担任讲解员,以在华外国人的第一视角为观众讲述在中国入关出关、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的全流程体验。朱力安口中这张“超级SIM卡”指的是由中国银行、北京联通、北京一卡通公司共同打造的“幂方卡”产品,融合“支付+通信+交通”三大高频服务,入境游客可在机场及市区内联通指定营业厅快捷办理。
另一位外国友人David Ingram则在“北京礼物”专区购物后,体验到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服务。“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创产品,但只能在机场退税总是有些不方便的,”David说到,“能够在去机场之前完成退税,我感觉非常便利,大大提升了我在中国的旅游体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离境退税业务量同比增长246%,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97%,有效激发了入境旅游消费的深厚潜力。
从药械“走出去”看共享健康
“全球服务共享健康”是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永久主题。如何让服务贸易引领全球共享健康?今年亮相在首钢园2号馆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交出了一张关于“走出去”的答卷。
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由国家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走出去”共同设立的,有两批共31家基地。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兼中药部副主任柳燕介绍,31家基地各有优势,如国药太极着重于产品走出去,国际蒙医医院代表着民族医药走出去,西苑医院构建了综合性的国际培训平台,以援外培训为核心,面向近百个国家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技术培训,培训学员超3000人次。“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培训,推进中医药在海外的规范化、本土化发展,惠及当地更多民众,让大家共享中国的中医健康服务方案。”柳燕表示,期待未来中医药的服务贸易能够协同货物贸易,共同将中医药在国际上进一步推广,让中医药能够惠及全世界人民。
阿迈特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则带着国产创新器械“走出去”。阿迈特医疗在服贸会期间发布的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是今年服贸会109项首发成果之一。而亮相于去年服贸会上的医用二氧化碳造影压力注射套装,已于今年1月份正式拿到欧盟CE认证,目前已销往欧洲、南美、中东等超过二十多个国家。“我们马上要去西班牙参加另一个展会,许多外国客商已经和我们约好西班牙再见。”刘青讲到,“希望通过服贸会这个平台,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中国的创新产品。”(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秦佳鸣 郭文培 杨秀峰 成琪 鞠然 马常艳)
未来五年,这个巨大市场将跑出一批“黑马”!
中国服务消费增长势头已快过商品消费,但还远未触及发展“天花板”。
2020年至2024年,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现在民众每花10元,就有4.6元用在服务消费上。今年以来,全国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德勤中国政府与公共政策副主管合伙人李鹏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说,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在人口结构变迁、技术创新迭代与政策精准引导等多重驱动下,涌现一批兼具增长爆发力与产业变革力的“黑马”。
德勤中国政府与公共政策副主管合伙人李鹏在2025年服贸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服务消费增速快跑影响深远
国是直通车:中国的服务消费增速已超过商品消费,这一变化对经济结构意味着什么?
李鹏:中国服务消费增速超过商品消费,对经济结构有着深远影响。
从产业结构角度看,这意味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过去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平均为54.6%,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这一比重提升,促使经济结构从以工业和商品贸易为主,向服务经济加速转型,有利于形成更具活力与韧性的经济结构。
从消费结构层面分析,这表明居民消费观念从注重物质商品,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像旅游、文化、健康服务等领域需求激增,反过来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加速产业升级,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国是直通车:全球服务消费正出现哪些新趋势?中国在哪些方面展现出引领性?
李鹏:全球服务消费呈现数字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与注重体验等新趋势。
在数字化方面,“AI+消费”“IP+消费”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医疗、跨境电商等非接触式服务需求激增,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升;
绿色化方面,对环保、可持续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低碳、可持续的服务模式受到青睐;
而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定制服务也成为潮流,消费者从购买商品转向更多享受服务体验。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服务消费市场之一,还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服务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服务贸易创新提供了“中国样板”。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数字服务产业优势明显,在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支撑下,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在绿色服务贸易领域,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服务贸易发展;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中国的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凭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也能很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
“黑马”领域兼具爆发力与变革力
国是直通车: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还有哪些潜在“黑马”领域?
李鹏:未来五年,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在人口结构变迁、技术创新迭代与政策精准引导的多重驱动下,将涌现出一批兼具增长爆发力与产业变革力的“黑马”领域。
银发经济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老年旅游、健康管理等服务需求将大幅增长。随着智慧康养和社区服务的加速渗透,财政补贴推动社区养老站点建设,家庭病床、远程诊疗等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
体育消费方面,场馆革新与赛事经济的双向赋能,体育赛事、健身指导、户外运动等服务潜力巨大,电竞、马拉松等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以及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将推动行业发展。
人工智能与服务消费深度融合将催生全新业态。如AI健康顾问、AI教育导师、AI法律服务等智能服务模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旅游消费中,低空经济如跳伞飞行、空中游览等新兴项目,以及特色旅游列车线路的开通,将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宠物经济正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升级”,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宠物经济、绿色能源服务等领域也有望凭借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成为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跨国公司“解锁”中国市场迎良机
国是直通车:随着中国市场对高端医疗、金融服务、数字文娱的需求上升,跨国企业将迎来哪些新机会?
李鹏:中国市场在高端医疗、金融服务、数字文娱领域的需求增长,跨国企业可依托相关经验与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市场机会加速发展。
例如在高端医疗领域,跨国药企、医疗设备商可依托技术优势,参与精准医疗、抗衰老诊疗等细分市场合作;在金融服务领域,外资机构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可以满足市场升级需求;在数字文娱领域,跨国内容平台、IP运营企业可通过合制内容、技术授权等方式进入中国数字消费市场等。
国是直通车:本届服贸会吸引了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对世界各国如何借助服贸会这一平台实现合作共赢有何期待?
李鹏: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恰好踩中了全球服务贸易转型的核心赛道。我期待各国参展方能充分借助这一窗口:一方面展示本国在数字服务、绿色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的特色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服贸会的对接机制,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在上下游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上找到突破口。
早在2014年,德勤便在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中率先成立“德勤国资国企发展研究中心”,这一布局本身就与服务贸易“赋能实体、链接全球”的逻辑深度绑定。
本质上,服贸会的“共赢”不是简单的资源交换,而是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希望各国参展方将我国服贸会视为“解锁”中国服务市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与平台。通过深化数字智能、绿色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开放协作,共同塑造包容普惠、强韧性、可持续的全球服务贸易新图景。